港式粤语每日一学:粤语中的禁忌语
标签: 发布日期:2015年03月24日 浏览:1次
禁忌语是一种语言回避现象,在汉语中,各方言使用的禁忌语有所不同,反映次文化和地域心理状态的差异。
例如,北京口语中忌讳说“蛋”和“球”,所以像这几个词都是北京话的特有说法:“鸡子儿”(鸡蛋)、“摊黄菜”(炒鸡蛋)、“木樨汤”(蛋汤);“球”则经常用作骂人的话,因此北京一带的人名和招牌都很少用“球”字。但上海话却不避“蛋”字,而忌用“卵”字(指男性的私处);粤语地区不避讳“球”字,故人名经常可见“球”,商业上像“球记饼家”之类的招牌随处可见。
语词避讳有两类,一类是意义(形象)不好,需要回避,如许多地方忌“虎”,温州话遇“虎”字改称“大猫”。一类是语音造成与某个音节同音,引起不好的联想,也要回避,如长沙话将“腐乳”称为“猫乳”,将府正街叫做“猫正街”,因为“腐”、“府”与“虎”同音,当然还是基于方言心理要避“虎”。
省港地区由于商业发达,讲求吉利,所以广州话的禁忌语在各方言中数量最多。比如“猪血”令人有不好的联想,所以要改说“猪红”;水上人家忌讳“翻”字,而“帆”字与它音近,故要改称“船”(或作“巾”旁);“空”与“凶”同音,因而凡与“空”相关的都要用“吉”代替,如“吉屋”(空房子)、“得个吉”(空空如也)。
以下是常见的例子:
1、意义(形象)不好,需要回避:
鸡脚──凤爪
狗肉──香肉
猪血──猪红
苦瓜──凉瓜
饮乾──饮胜
淡菜──旺菜
棺材──寿木
死──过身
空手──两梳蕉
2、与某个音节同音,引起不好的联想,需要回避:
通书,忌“输”──通胜
丝瓜,忌“输”──胜瓜
一场空,忌“凶”──得个吉
空屋,忌“凶”──吉屋
猪舌,忌“蚀”──猪
猪肝,忌“乾”──猪润
伞,忌“散”──遮
占卦木鱼书,忌“输”──占卦木鱼赢
伯母,忌“冇”──伯娘
竹杠,忌“降”──竹升
【温馨提示】
港式粤语培训班热线:0755-8222-3185
了解更多香港资讯,请关注服务社微信公众账号
相关阅读
暂无任何数据!
联系我们
- 港籍家庭升学服务中心
- 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国贸商住大厦21楼A
- 咨询热线:18617022793